人际关系问题和社交恐惧症

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基于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在担心自己会犯错、失败、生病和痛苦的背后,是担心别人会忽视、拒绝、否定、嘲笑和嫌弃自己。在期望自己能够正确、成功、健康和快乐的背后,也是期望别人可以在意、接纳、认可、欣赏和喜爱自己。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求爱。

先来说说人际交往,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思维、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经常迎合和讨好他人,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超理智,经常讲道理,试图说服他人认可和服从自己;经常回避他人和社交场合,也包括回避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然后以己度人,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经常指责他人,否定、贬低、嘲笑和指责他人的整体。比较有效的交往方式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不带抱怨、评价、判断和比较;对于他人的表达,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态度、方式与自己不同;看到他人做的好的一面并表达出来;用我们的真心做出回应。

再说说社交恐惧,社恐的形成原因和存在原理是:因为过去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经验和观念,比如自己是不好的,不会被他人喜欢,别人是挑剔和苛刻的,肯定会嘲笑或指责自己;在社交场合或与人交往的时候,期待被他人关注、在意、认可和喜爱(很多社交恐惧的朋友意识不到这一点,会表示否认),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紧张和不自然,感到紧张,又不想被别人关注,想要离开或者躲到大家看不见的角落。

社交恐惧的恶性循环:因为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不自然,担心别人会看不起、嘲笑、指责或攻击自己,而紧张不安,而更加的紧张、不自然,有的朋友会试图控制自己的身心反应,比如表情、眼神、动作,刚开始还能控制的住,时间久了之后越控制越失控,有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社交恐惧发展成抑郁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社恐恐惧的背后是强烈的被认可和喜爱的需求,只是这种需求过于强烈,产生了不满和担忧,还不至于会放弃自己。

自卑与自信的本质:自卑和自信(自负)是比较、评价和对立的产物,有了比较和评价才有了是非、对错、高低与好坏,有了对立才有了竞争和敌对,才有了争强好胜、不合群与孤立。普通人是没有自卑与自信的概念的,更多是以平等、平常之心看待自己和他人。可以说,社交障碍者的比较心、评价心和对立心非常重,这是由过去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减轻自卑的方法并不是自信起来,因为自卑、自信是相对共存的,强调自信必然就会有自卑,而是我们要弱化是非、对错、高低、好坏、自卑与自信的概念,培养自己的平等、平常和慈悲心,善待自己与他人。

焦虑和恐惧的本质:正常的焦虑和恐惧是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的,是合理的身心反应,比如被恐怖分子追赶和袭击,这时候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感到害怕就是很正常的;病理性的焦虑和恐惧是脱离客观现实情境的,是基于灾难性设想和推理,自己焦虑和恐惧的对象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或基于现实基础无限放大的,而并非真实存在。

社交恐惧的心理调节:0.培养平等、平常和慈悲之心,减少比较、评价和对立;1.看清自己内心里的期望,是被他人关注、在意、认可、需要和喜爱,承认自己的需求;2.看清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念,经验性的认为别人会挑剔和苛责自己,习惯性的感到担忧和回避;3.看清自己在社交场合或与人交往时的具体思维、情绪、身体和行为反应过程,对问题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4.观察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拉开距离,成为旁观者,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既不跟随也不抗拒;5.关注当下,观察和倾听周围的他人和环境,了解他人真正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减少主观臆测,慢慢的脱离生活经验和观念对自己的影响;6.先别急于实现自己的期望,先做一个配角,学会观察和倾听,重新认识他人和关系;7.可以给与他人适当的回应,也可以尝试表达自己,融入、放开和展现自己需要过程。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生活经历)和观念不同,思维、态度、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不同,具体的情绪感受和症状表现也就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上内容只是大的框架和提纲。

本文作者于飞,私人心理顾问,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QQ和微信 1157096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社交恐惧症 » 人际关系问题和社交恐惧症

赞 (68)